守护美好生活:国务院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点亮医药健康发展新路径
近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。意见明确,到2027年,人工智能将在六大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广泛深度融合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,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迅猛增长,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效能显著增强,开放合作体系持续完善。到2030年,人工智能将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,相关应用普及率跃升至90%以上,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,有力推动技术普惠与成果共享。至2035年,我国将全面迈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,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坚实支撑。
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医药健康领域,意见以 “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” 为核心目标,重点推进三大核心方向:
一是构建普惠化健康服务体系,通过研发推广“人人可享”的居民健康助手,集成智能健康咨询、用药指导、中医辨证等功能,结合可穿戴设备与电子健康档案,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;
二是提升医疗服务效能,在辅助诊疗场景中推广基于医学知识图谱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,实现影像识别、病理分型等精准辅助,同时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,并结合AI外呼、智能随访等工具,优化慢性病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流程;
三是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建设,通过为基层医疗机构部署 AI 辅助诊断系统,整合电子病历、检验检查数据生成动态健康图谱,同步接入智能药房与中医药智慧服务系统,实现从问诊、处方到药品配送的全链条智能化,着力破解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难题。
此外,政策还同步明确要求完善法治与伦理框架: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标准化建设,另一方面建立数据安全加密与隐私保护机制,并加快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相关立法进程,确保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始终在合规、伦理的轨道上有序推进。